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为萨特办文化入境签证”(2)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6日 02:41: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萨特研究》的第三大板块则是对萨特文论的译介。这一部分选题工作进行得更为费时费劲。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与取舍角度,其次是划定范围,圈出篇目

《萨特研究》的第三大板块则是对萨特文论的译介。这一部分选题工作进行得更为费时费劲。首先是明确指导思想与取舍角度,其次是划定范围,圈出篇目,然后再加以筛选,一一衡量,最后因篇幅所限,我选定了这样极为有限的几篇:其一,《为什么写作》,这是萨特作为哲理大师与文学大师的一个纲领、一具魂魄,与他的传世经典大作《文字生涯》互相呼应,既是它的一种理论概括,也是它的一种精神升华,是了解智者、写作者萨特不能不读的“入门导读”;其二,《七十岁自画像》,这是萨特对自己的理论活动、文学创作活动与政治社会活动的诠释与说明,鉴于他只活到70多岁,此作实乃他一生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三,《答加缪书》,这是萨特、加缪这两大哲理巨人关系中关键性历史事件的标志,既反映出法国20世纪精神领域里存在主义思想潮流中两翼的深刻分歧,也折射出萨特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为人与个性,是一份颇有研究价值与思索空间的文论。虽然入选的文论只有这三篇,但我自己觉得实为准确精当之选。

三个板块,构成了《萨特研究》一书的主体,其余的栏目则是补充资料性的。除了以上这些板块、栏目与内容外,我没有忘记全书要冠以一篇研究性的、有分量的、有充足篇幅的序言,我的目的很明确:不仅要做一个选家,以选本的内容来展示,而且要做一个立言的研究者,道出我的研究心得,讲出我想讲的话。

选本的“节目单”一旦确立,我就不无自信与自得之感,自信这将是一个专业水平相当高的“拼盘”,经与纬交织,点与面互补,全译与内容提要配合,足以编织出一幅历史社会与文学发展背景上完整的萨特画像。当然,我更加自信的是,这本书将是在中国的第一个信息丰富、全新的萨特专集,因为其中所选定的近20篇作品中,除一两篇外,其余都是第一次在中国译介,应当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选目确定后,就剩下写全书的序言与组织翻译这两件大事了。序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萨特的全面评价,其主旨是“给萨特以历史地位”,这一部分我几乎全文沿用了在《读书》上发表的那篇纪念文章中的立论与言辞,因为那篇文章对萨特的精神文化业绩与历史社会地位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对他以“自我选择”论为核心的哲理体系做出了普及化与中国本土化的阐释,也充分表现出了我自己为萨特挺身而出讲公道话的激情与勇气,似乎在两年前就是专为这本书写就的。序言的第二部分则是说明专集内容的编选原则与理由,并对选目一一做出评析。全序洋洋洒洒共约2万字,对萨特来说,不失为一篇全面的表彰书。

至于组织翻译一事,应该说,我要进行这项工作的环境与条件是相当好的,我的那个研究室,当时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兵多将广”而著称,法语人才济济一堂。我根据既定的选目,选贤任能,使他们各得其所。正是在这些同道的合作下,全书约50万字的译介工作量,得以在不长的时间里全都完成了。

全部书稿完成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1年10月出版。此后,“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又陆续出版了《马尔罗研究》《新小说派研究》《尤瑟纳尔研究》等。

此书的完成与出版,使我颇有成就感: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对一个大哲人、大作家做鉴评、解析、展现与引进的全过程,使得萨特在精神文化上公开进入中国,这在中国无疑是一件具有开拓性的事情。我日后把这称为“为萨特办了文化入境签证”。

(本文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大家雅事”丛书之一《柳鸣九--法兰西文学的摆渡人》,有删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柳鸣九/自述 刘玉杰/整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资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2/0426/797.html



上一篇:“开明”文学文化流派研究
下一篇:时代的思想观念对文学作品产生影响:从都邑赋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投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面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