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今天,我们该怎么读鲁迅?| 名人堂·师说之李怡(2)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27日 04:2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会遇到种种的压力和迷茫。作为一个跟学问、书本打交道的学者,李怡坦言自己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会遇到种种的压力和迷茫。作为一个跟学问、书本打交道的学者,李怡坦言自己也没有多好的方法给年轻人支招儿,但是有一个建议他特别愿意提,“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况,如果有条件,还是多看看书,与千千万万人的交谈,虽然不能根本上解决你的苦闷,但至少可以部分缓解焦虑。比如读《鲁迅全集》这样的书。”

1984年,李怡从重庆北碚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上,从中学时就爱读鲁迅的李怡,在导师的影响下,生发出深入研究鲁迅的心志,直到如今。身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李怡的《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等研究专著,在业内深有影响。

我们对鲁迅看得太重了?“具有极大的引领性作用”

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坊间甚至是一些学者都会讨论的课题。观点当然各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作为鲁迅的专业研究者,李怡的态度是,“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尤其是他们现实生活上来往的生活细节,因为双方的缄默,外人可能永远都搞不清楚。我认为,不必去搞清楚。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除此之外,李怡认为将周氏兄弟放在一起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他们的思想、文风差别,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还想特别指出,在分析两者思想上重大区别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周氏兄弟思想上也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

在我们不少人的阅读生涯中,鲁迅可能是跟随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家。小学时候,语文老师跟我们讲鲁迅勤奋学习的故事,模仿他在课桌上刻下“早”字,激励自己要早起读书;初中时在课本上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中时分析《阿Q正传》《祝福》以及其他杂文。有的人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迅能如此深刻影响我们的阅读?毕竟鲁迅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人,他的人生观、面临的时代以及他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有距离的。

作为鲁迅研究专家,鲁迅的书自然是李怡藏书的重头戏。封面新闻记者在李怡家中书房看到,在鲁迅研究领域内有代表性的几套《鲁迅全集》版本,几乎占满了一个单独的大书柜。其中包括鲁迅去世后出的第一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推出的16卷《鲁迅全集》,2005年18卷《鲁迅全集》,以及《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除了各种《鲁迅全集》,李怡对与鲁迅相关的各种研究作品,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和收藏。鲁迅研究学术资料汇编,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所写的鲁迅著作。2019年李怡去日本,还带回了一大批日本学者收集的鲁迅著作。

“放下固定化的结论,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

曾有这么一个说法流传挺广:“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学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李怡主动提到这个段子,并且给予驳斥,“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个段子说法是很不负责任,也是似是而非的。我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中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地热爱鲁迅。”

鲁迅是李怡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他最喜爱的现代作家。谈到鲁迅,李怡总是滔滔不绝,“我们平时看不透的东西,他三言两语就说破了。鲁迅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李怡从中学时候就开始读鲁迅的作品。那个时候虽然读得比较浅,“但总觉得鲁迅的文字里边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没完全看懂的时候,就能感觉他在吸引你。甚至你越是看不懂,反而越想知道他的精神秘密到底是什么。”

“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人物简介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2/0727/806.html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度论文奖颁奖
下一篇:网络文学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投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面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