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7日 08:4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不断融入了西画因素,其形态发生了多种变异,甚至渐渐模糊了其作为画种的边界。《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围绕“20世纪中国画”这个范畴,思考并探讨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不断融入了西画因素,其形态发生了多种变异,甚至渐渐模糊了其作为画种的边界。《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围绕“20世纪中国画”这个范畴,思考并探讨下列问题:中国画的类型与流派,它与时代、潮流、地域的关系,它的研究方法,它的传授与教育,它的革新省思等。

作者郎绍君本着去蔽的精神和追求,探索20世纪中国画学,在理性认知中兼顾“同情的理解”,充分展示了广博的视野与深度的思考。书名突出“探问”二字,意在探讨问题;“中国画学”,意在推重这一称谓;将考察“中国画学”历史名称的文章作为“代序”,亦表探问之意。

作 者 简 介

郎绍君

“吴作人艺术奖·艺术史论奖”获奖者

郎绍君,1939年出生,河北定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为该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重建中国精英艺术》《齐白石的世界》《守护与拓进》等,合作编著有《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近现代分支》《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册》《齐白石全集》《陆俨少全集》等。2018年获得第四届“吴作人艺术奖·艺术史论奖”。

目 ?录

/“中国画学”的所指与范畴(代序)/

/类型与流派/

20世纪的山水与彩墨风景

20世纪中国画的类型

/时代、潮流与地域/

“五四”与美术

传统中国画的生存方略

齐白石的被“发现”

略谈中国艺术精神

他者与我们

西部绘画之梦

/问题与方法/

我与美术研究

问题与方法

20世纪中国画研究三题

从滕固看美术史治学

谈品鉴方法兼及鉴赏力培养

/革新回顾/

中国画革新省思

以复古为革新

中国画的自觉意识

都市水墨及其现代经验

浅谈当代工笔画

工笔画十题

论中国农民画

/中国画教育/

非学校教育

成立中国画学院的意义

谈人物画教学

追求卓越

/中国画笔墨/

笔墨论稿

笔墨问题答客问

关于格调的对话

/后记/

内 容 试 读

摘自《“中国画学”的所指与范畴(代序)》

讨论“中国画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画面临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保持本土性的问题。今天重提“中国画学”,适逢其时。

“画学”本是宋代绘画教育机构的专用名称。宋洪迈《夷坚乙志· 画学生》:“政和中,肇置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又《宋史·选举志三》:“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宋以后,再无“画学”之制。约至清代,开始把绘画、画论( 不论是论画理、画法、画家) 泛称为“ 画学”,如戴本孝《画学澄观录》(清翁楚《画话》引用书目)、王概《画学浅说》(亦名《学画浅说》)、金农《画学发微》(清抄本)、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钱泳《履园画学》、董石农《养素居画学钩深》、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秦祖永《画学心印》等,大多是讨论画法的。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记:“近日杭人言书法者必宗山舟,言画学者必宗铁生,此一时好尚。”所说“画学”二字,实指绘画。至20 世纪初,仍大抵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画学”二字,如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 序》(1917年)谈到近世绘画之衰,曰:“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一连三个“画学”或“中国画学”,所指均是中国绘画。1920年, 金城、周肇祥等组织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并不是一个研究中国绘画理论和历史的组织,而是一个同人性质的画会,所用“中国画学” 一词,既指“中国画”,又指关于中国画的理论与画法(如金城的《画学讲义》)。1929年出版的《中国画学全史》(郑午昌)以及晚后几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学史》(秦仲文),实际都是中国绘画史著作,即作者也是把“中国画学”作为“中国绘画”(有的包括中国绘画论著)的同义词使用的。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是,20世纪极少再单用“画学”,而是改用“中国画学”,这显然是为了区别于大量传入的西画而进行的修辞学变更,这与把传统绘画改称为“国画”“中国画”是一样的道理。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1/0707/607.html



上一篇:张寅彭的清代诗学研究
下一篇:礼赞大师 | 周予同:中国经学史研究的奠基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投稿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面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论文发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