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探问集——20世纪中国画学研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今天重新使用“中国画学”这个概念,还能泛指中国画吗?我想不能。因为“中国画”已经成为指义明确、约定俗成的概念,以“中国画学”混同于“
我们今天重新使用“中国画学”这个概念,还能泛指中国画吗?我想不能。因为“中国画”已经成为指义明确、约定俗成的概念,以“中国画学”混同于“中国画”只能造成混乱。那么,对“中国画学” 做怎样的范畴界定,才是有意义的呢?我想,可以做三种选择,一是指有关中国画的学问;二是指传统中国画论及其研究;三是指中国画的阐释。
一 有关中国画的学问
把“中国画学”解作“有关中国画的学问”,意味着把中国画的研究如中国画论、中国绘画史及有关中国画的收藏目录、著录、杂记、随笔等等,都包容进来。当代学者已有将研究画史、画论著作名之曰“画学”的。如阮璞《画学丛证》,其自序曰:“余治美术史,致力于中国画学研究。”“中国画”是传统中国绘画的现代称谓,而“传统中国绘画”是一个包括大小写意画、工笔重彩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在内的绘画系统。这个系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有特色鲜明的材料工具,精致完美的形式语言,高度成熟的风格流派,自成系统的理论,并和中国思想、中国文学、中国音乐、中国书法篆刻以及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保持着深刻的联系。有关中国画的著述,其文献之浩瀚,涉猎内容之广泛,所含精神遗产之丰富,更是任何其他绘画品类都无法比拟的。因为传统中国绘画与中国礼教、中国宗教、中国思想、中国士人生活的密切关系,其“学问”从来不只是一项专门知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库中,它几乎无所不在。除见于史部传记与子部艺术类之外,经部有图记、图说,史部有正史、别史、杂史、政书、地理、目录、金石、杂学、典故,还多见于小说家之笔记、杂记,而集部之别集、总集、词曲集、尺牍中所存之题画、画史、画论、画法、画记、画跋、品画、画录、图记、鉴赏、辨伪之材料,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它们本来就是可待整理、探究、阐释、比较、发展的大学问。这些“画学”著作,除了画史、画论、画法一类的内容, 还广泛涉及史学、文学、考古、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宗教、制度、地理等各领域,也可以作为现代跨学科研究的对象。由于中国绘画在古代多被视为“小道”“余事”,至现代又长时间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关中国画的学问始终没有被充分重视。如果“ 中国画学”这个范畴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体现于美术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出版的学术性实践中,对于提升中国画、中国画学问的认知与地位,丰富国学的研究,是大大有益的。
二 传统中国画论及其研究
“传统中国画论”,在这里单指传统画论本身(不包括画史)。“中国画论研究”,则指现代人对画论的种种研究,如著作集录、版本校勘、史实考证、文本注释、论著作者、论著内涵、理论演变及思想探源等等。用“中国画学”来概括它们,应当主要指后者,即中国画论研究,唯其如此,才能体现“中国画学”这一现代概念的意义。
20世纪以来,对中国画论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从黄宾虹、邓实编辑《美术丛书》,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从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于安澜编《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画品丛书》,到潘云告编“中国书画论丛书”;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到上海书画出版社印行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都是以书画文献典籍的书目整理、校勘、存佚、考证、注释为中心奠定基础的工作。对历代画论著述如顾恺之论画、张彦远论画、荆浩《笔法记》、米芾《画史》、苏轼论画、赵孟?论画、李日华论画、董其昌论画、石涛论画、黄宾虹论画等的研究,大多是阐释性的文字;此外, 从绘画思想史(或称“绘画美学史”)角度的著述,关于儒、道、禅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山水画起源问题,文人画问题,南北宗问题的探讨等, 也大多是对理论问题的探讨。概言之,“ 传统中国画论及其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画论文本的研究,包括文本产生的艺术实践与观念意识背景、文本的考校释义等;二是对传统画论中一些基本思想、著名观点的解读与阐释。这也就是说,用“中国画学”概括中国画论及其研究,不只是一个修辞学的简单变更,而是对传统画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画学”这个“学”,绝不是对零碎历史文献的堆积和简单梳理,它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现代学术范畴和学术系统——这个系统至今还是潜在的,还有待我们去开发,使它显出真形,显出现代的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1/0707/607.html
上一篇:张寅彭的清代诗学研究
下一篇:礼赞大师 | 周予同:中国经学史研究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