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版[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30]
讲座|吴晓群、陈莹雪:古希腊的辉煌与现代希(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雅典城虽然经历了这样的改造,如果我们现在看后来并入到希腊国土的地区(希腊国家的拓展分几个步骤。最初革命之后,国土范围局限在伯罗奔尼撒岛及
雅典城虽然经历了这样的改造,如果我们现在看后来并入到希腊国土的地区(希腊国家的拓展分几个步骤。最初革命之后,国土范围局限在伯罗奔尼撒岛及周边,还有爱琴海的若干岛屿。接下来以和平外交手段收复了七岛和塞萨利。第三步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战之前,就是巴尔干战争这段时间。巴尔干战争收复北部大片国土,即马其顿、色雷斯些地区),尤其是马其顿和色雷斯这些地区,其实看不到这种系统的古典化改造。在萨洛尼卡保留了很多奥斯曼时期的遗迹,当然拜占庭的建筑就更多了。也就是说,这种改造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后并入希腊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彻底。
我认为现今希腊认同中的西方要素是希腊社会的主流,也是希腊社会精英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在公共教育当中会系统加强这个部分。我们如果看现代希腊文明课程设置,就会发现古希腊的部分,在希腊的公共教育体系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是比重特别大的一块。
我说的东方要素,尤其是奥斯曼的遗产,其实在希腊社会的底层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遗留。比如说现代希腊语当中有很多土耳其语的遗留,尤其是在口语中。还有就是希腊的饮食。底层文化中,比顿的书中所提到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希腊民间的一种音乐“雷贝蒂卡”,大家可能听说过在一战以后,希腊和土耳其进行过一场战争,希腊战败之后,希腊和土耳其之间进行了人口交换。原来居住在土耳其的大量希腊人被迫离开土耳其到达希腊,“雷贝蒂卡”这个音乐就是难民带来的,有很深土耳其的痕迹。这个音乐也算是现在希腊的一个文化名片,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雷贝蒂卡”的节目。
作为对读者疑问的一个回应,我也想谈一下对现代希腊的展望。其实历史学家可能很少会去对未来进行展望。如果非要做这个展望的话,它也有一些历史依据。其实希腊民族认同,东西二元性在很大程度与地缘政治有关,现代希腊是欧洲边缘的一个国家,是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国家。在比顿的叙述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东西方世界交汇处的希腊,这个南欧的小国,它每一步的成长过程当中,都有大国的参与,处于大国的影响之下。比如说希腊的1821年独立战争,如果没有西方列强的参与,它很可能就是一场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判乱,很快就会被奥斯曼统治者镇压下去,如果不是那瓦里诺海战中英法俄击败奥斯曼海军,希腊的独立很难实现或至少会被延迟。
另外在现代希腊历史上有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1832年在大国的干预下希腊建立了王国,但他们的国王都是外国人,没有希腊人。首先来到希腊的是巴伐利亚王室,是德国人。巴伐利亚王室走了以后,又迎来了丹麦人。外国人当他们的国王,其实也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就是各方势力在这里不能相互妥协,他们便会找一个第三方去做他的王室来统治。
而希腊历史上每一次开疆扩土,比如说爱尔尼亚七个岛的收复,对塞撒利的收复,这是和平手段得到的,没有动一兵一枪的。这实际上一定程度上算是西方列强对希腊一种惠赠。希腊真正通过暴力手段、战争手段得到的领土就是马其顿、色雷斯这些地区。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西方大国依旧参与决定了巴尔干各国的命运。实际上每次希腊命运的关键点多由大国参与决定,这也是在比顿书当中多次强调的问题。包括二战以后,希腊成为冷战前沿国家,便处于美国的强干预之下。在二战以后,希腊也通过马歇尔计划逐渐恢复了经济。最近的一次是欧债危机,作为欧元区国家,经济主权受限,希腊的财政紧缩政策都是趋从于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安排,它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希腊所处的这样一个地缘政治的位置,导致它整个发展过程当中都有来自大国的挥之不去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我们有时候也不能够太小看南欧的这个小国。比顿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希腊人对现代世界的一个创举。可能我们不会意识到这原来是希腊人开创的一个传统,就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从发生时间上来说,情况的确是这样的。很多欧洲国家比如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都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还有其他巴尔干其他国家,建立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也晚于希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希腊是一个潮流的引领者。
最后说一下比顿这本书写作的特点,刚才吴老师也提到,相比起一般的国别史,传记形式的确比较有吸引力。他的写作形式的确显露了他自己的学术训练背景。因为比顿最初接受的不是完全史学的训练,而是文学的训练,最早让他出名的书应该是《现代希腊文学史》。我们读他这本书的时候,也会发现他引用了很多文学作品,我们耳熟能详的现代希腊作家都有引用。其实这种写作在历史研究中并不常见,我们做历史研究的时候,对将文学作品作为依据来引用是需要特别慎重的。但是比顿的作品当中,他用文学作品作为依据,我自己觉得是没有什么违和感的,至少对那个时代整体的把握来讲,这些文学作品其实是能让写作更生动一些的,这就是他用传记写作的优势。比顿对希腊很多事情如数家珍,因为很多英国做希腊史的学者常年生活在希腊,或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希腊有一手的了解。这种切身的体会也会使他的写作更有自己独到的角度,就是有一些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网址: http://www.zgxdwxyjckzz.cn/zonghexinwen/2021/0629/604.html